持牌地产代理对物业交易拥有一定专业知识,其执业及操守亦受到地产代理监管局规管;如市民选择自行放盘或搵楼,直接与业主或买家(或租客)联络,则有机会承受不必要的风险。
在巴士车厢内的电视,近期播放两段有关买卖物业的短片,提醒市民在买卖或租赁物业时要分外小心。该两段短片分别名为:「为免买卖有争拗、持牌代理更可靠」及「临约签前填清楚、漏空必定损失多」,并印制相关小册子,提醒消费者勿委托无牌地产代理,及在交易时,勿签署漏空重要条款的临时买卖合约。
笔者早前出席一间地产代理公司的专业进修学院开幕仪式,替他们感到高兴之余,也着实希望业界更落力支持旗下代理进修,令整体专业水平得以提升。作为带领及驱动业界的监管局,最近刚推出新鼓励措施,希望令更多代理积极进修,最终有机会成为「金章代理」。
一直以来,地产代理监管局都非常重视地产代理在参与一手住宅物业销售的操守,由于新盘销售成市场焦点,局方今年会全面加强有关工作,除强化巡查,也会透过不同层面工作,务求令代理在参与新盘销售时,秩序及操守均符合规矩。
作为负责任的地产代理公司,要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员工专业水平和公司形象。因此,公司应推行有效的内部管理及监控措施。宏观来看,地产代理公司实行良好企业管治,亦可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近留意地产新闻,发现住宅楼价续攀升,有报道甚至说售价400万元以下的住宅越来越少。据报,有些投资者或消费者,转而留意一些较便宜的「另类」物业,当中除所谓「凶宅」外,还包括契据不全、俗称「残契楼」的物业。笔者在此希望提醒消费者,购入这类物业存有一定风险,入市前须深思熟虑。
今期《选择》月刊报道了消委会早前发表的一手住宅物业销售研究,当中提及地产代理「代客垫支」问题,笔者早前已再三重申绝不容忍,至于报告中另外提到的「发水」登记问题,笔者也希望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一手住宅物业时,切勿抱着跟风心态。
最近有新楼盘委托过百间不同规模的地产代理公司促销,代理间竞争激烈在所难免,而为了突围,有些代理会利用现金回赠或俗称「回佣」吸引客人。笔者希望提醒消费者,正所谓「口讲无凭」,为免有任何争拗,如代理声言提供「回佣」的话,便要紧记取得其书面承诺后才签订买卖协议。
消委会早前就一手住宅物业销售发表研究报告,发现有地产代理涉嫌「代客垫支」。地产代理监管局已主动向消委会索取相关报告及个案详情以便跟进,并随即向三万多名持牌代理发出短讯,及与代理公司的管理层会晤,提醒他们,须确保员工不可为准买家垫支入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