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置業乃人生的其中一件大事,而且所涉及的金額龐大,所以置業人士在決定購買物業之前,應細心考慮一籃子因素,包括物業的價錢、狀況、地理位置、毗鄰環境等。因此,視察物業是置業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準備工作。
隨着消費者權益的意識日益提升,市民對地產代理服務水平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長遠來說,要有效規管地產代理業界,只靠懲處等「硬件」並不足夠。因此,監管局主席陳韻雲在6年前上任時,大力提倡要「軟件」升級,並提出「誠信公平可創富」的理念,務求向從業員灌輸正面的信念及文化。
近日傳媒報道一名疑是地產代理(簡稱代理),在社交網站披露他人住址,引來不少迴響。地產代理監管局正跟進事件,筆者不宜多作評論,但希望藉此提醒各代理,言行須守法循規,尤其是在處理客戶個人資料,更須謹慎行事,否則可能觸犯法例,或被監管局紀律處分。
近期一手樓市氣氛熾熱,吸引不少準買家入市。為免準買家受市場氣氛影響而倉促入市,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推出相關宣傳短片,提醒準買家買一手樓簽約前要想清楚。地產代理監管局也會密切留意地產代理銷售新盤手法,藉此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對於準備置業的消費者來說,心目中最重要的固然是找到一個合乎預算的心儀單位,然而,置業實在有太多事情需要留意,絕對不能簡單地「睇啱就買」。因此,作為被消費者委託的地產代理,更加應該做好本份,盡力保障及促進客戶的利益。
受惠於發展商積極推售新盤,樓市似乎有轉趨活躍的迹象。地產代理要把握機會在競爭激烈的物業市場中脫穎而出,不單要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懂得營銷技巧,了解消費者的要求和期望,為客戶提供貼心的服務。
近日傳媒報道二手住宅物業盤源緊絀,不少買家急於交易,願意即時直接繳付訂金予業主。筆者提醒準買家及地產代理,無論如何心急也不可輕率,訂金涉及金額不少,在繳付時應謹慎處理,否則可能會招致損失。
筆者最近閱讀一些傳媒報道,指個別亞洲地區樓盤受到港人追捧,但從報道看來,不少買家都在一知半解下購入當地物業。筆者希望提醒消費者,「隔山買牛」前應最少考慮三大要點。